欢迎来到华体会登入页面!
华会体育官网app下载高品质挖掘机租赁服务商
打开客服菜单
新闻动态
开国上将李达回忆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
发布时间 : 2023-11-26 00:55:09   来源:华体会登入页面 浏览量 : 1次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在南线对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其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我军斩获之众,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是罕见的。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的反动统治,大大加速了全中国解放的进程。

  这次战役,是党中央、、主席的领导决策,以为书记的总前委统筹指挥,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由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华东、中原地方部队并肩作战,而共同完成的。当时我任中原野战军参谋长,作为此次战役的参加者,仅就中原野战军在战役中的行动作一回顾,以供研究探讨。

  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县会议,根据过去两年我军的作战成绩和整个敌我形势,规定了人民第3年仍然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地区歼敌的任务。晕求全军应歼灭正规军115个旅左右,其中规定中原野战军歼敌14个旅左右,并攻占鄂豫皖3省若干城市,指示全国各战场发起秋季玫势,中野协同华野作战,歼灭中原敌凡、解放全中原,尔后协同各兄弟野战军,继续把战争引向统治区之深远后方。9月6日,正在中央开会的政委写信给中原局和中原野战军,传达了会议精神,特别强调提高纪律性,克服全党严重存在的无政府无纪律状况,.是保捧革命胜利的中心环节。

  人民转入战略进攻,是1947年7月、8月间开始的。我中野部队跃进大别山,在华东野战军协同下,以品字形展开于江、淮、河、汉之间。转战中原1年中,主力一部二i也方化,发展地方武装21万,创建了皖两、鄂豫、桐柏、江汉、豫西、陕南、豫皖苏等有3000万人口的7个解放区,把敌人赖以进攻我军的后方,变成我军继续大量歼灭敌人,发展的策略进攻的前进基地。

  1948年7月底至8月初,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在豫西宝丰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准备夺取全国胜利的指示,决定在过去半年作战和整党、新式整军的基础上,再以两个月时间进行整党整军。8月、9月间,中野部队深入进行形势与方针任务和加强纪律性的教育,发扬民主,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团结,激励斗志,掀起以提高大兵团作战和攻坚作战的战术技术为重点的大练兵运动,增强了打更大胜仗、解放全中原的决心和信心。

  发起淮海战役,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在1948年9月24日首先向及华东局、中原局建议的。、陈毅司令员接此电后,在河南宝丰大张庄研究了差不多一天,我也在场。9月25日上午,刘陈首长和我电告军委并华野:“粟24日7时电悉。济南攻克后,我们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以第1方案攻两淮,并吸打援敌为最好。”

  1948年10月11日,下达了毛主席拟定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

  针》,指出战役第1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并指示“、陈毅、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同日,又电刘、陈、邓、李(达):你们应即速部署以攻击郑徐歼敌一部之方法牵制孙兵团。否则孙兵团加到徐州方面,将极大妨碍华野的新作战。

  10月13日,即予批准,同意“按你们所规定的时间,攻击郑州并部署阻援打执”。同一天,政委在军区直属队连以上干部会上,传达了中央政治局九月i会议精神。旋即,中野首长召集第1,3、4、9纵队领导干部在郑州西南的宝丰县皂角树村开会,专门研究部署攻打郑州的方案。18日,颁发了郑州作战的基本命令。杨勇、、陈锡联、阎红彦、陈赓、谢富治、秦墓伟、李春芳等分率各纵进入指定地点,在华北军区14纵及附近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准备发起郑州战役。陈毅、和张际春于19日下午,从皂角树出发,驰往郑州前线日夜,我军实施对郑州之敌的包围。22日拂晓,郑州守敌12绥靖区40军106师、99军268师和郑州警备司令部等万余人弃城北逃,被我9纵全歼于郑州以北之老鸦陈地区,生俘敌少将参谋长余辉廷。郑州宣告解放。

  和主席对解放郑州极为关注,连电嘉勉:“占领郑州甚慰。”“济南、锦州、长春解放之后,郑州又告解放,陇海、平汉两大铁路的枢纽为我掌握,对于整个战局极为有利。特此祝贺。”开封收复后,指出:“中原三大名城,洛阳、郑州、开封均入人民掌握,对于今后战局,极为有利。”

  从打郑州开始,淮海战役即成为华野、中野两支大军共同执行的任务了。正如政委引用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就不是增加一倍力量,而是增加了好几倍后力量。

  拖住在武汉方面的白崇禧集团,使其不能抽兵东援,保障华野顺利投入围歼黄百韬兵团作战,是中野的又一个作战任务。

  在陈、邓、张指挥中野主力发起郑州作战的简时,司令员率中野第2、6纵队、陕南第12旅及江仅、桐柏两军区主力,把敌张淦、黄维两兵团引向平汉路西大洪山与桐柏山区。郑州解放的当天,刘司令员、邓子恢副政委和我曾就摆脱白崇禧集团包围,抑留张淦、黄维兵团的部署问题,报告:我们已令纵、桐柏、江汉主力于20日夜转移至随县以南之尚家店、古城饭、三阳店地区,拟南下钟祥地区,寻歼弱敌,以拉张淦向南,令6纵于21日夜转移新野两南之新店、桓铺南北地区,捕歼向邓县地区之15军部队,目的是抑留黄维在西。

  10月22日13时,电示华野。“目前极好的形势是白部黄张两兵团被我2、6、10纵吸引到桐柏山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可能回头进到黄泛区,威胁东北面我军之行动,有利于我陈邓在攻郑胜利后,以一部或大部或全部向东行动,协同3、广两纵,不但牵制孙、刘全部,而且可能牵制邱、李一部。”

  此期间,当敌人分路向随县、枣阳,桐柏、唐河地区进犯时,我28旅随同2纵又进到随县以南地区,配合江汉军区部队于10月25日攻克应城、安陆,歼敌28军军部等4000余人,副军长顾心衡被俘,将张淦兵团吸引在大洪山区。同时。我鄂豫、桐柏军区主力结合群众,破击平汉路南段,威胁武汉、我6纵、陕南12旅围攻在南阳以南下薛集的敌20军134师,把黄维兵团拖在桐柏山区。

  10月24日,蒋介石令黄维兵团进至周家口地区机动。由于我中野的上述行动,该敌迟至10月底才得以向平汉线上集结,旋即由确山东进。

  曾于10月20日电示陈、邓: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东进。复于25日3时,指示陈、邓率中野主力到蒙城地区集结,然后直取蚌埠,并准备渡淮南进,占领蚌浦段铁路。陈、邓根据敌我态势,进行了反复研究,于当天下午急电军委,建议把集结地点“改为永城、毫州、涡阳中间地区,无论出宿蚌线或打孙元良均更方便”。10月26日,采纳了这个建议,毛主席拟电复示,“同意你们25日申电,以10天行程于11月4日集结永城、毫州、涡阳中间地区的部署。”28日进一步指示:“我们同意你们不出淮南……”并指出:“你们在徐蚌线以西地区出现,对整个敌人威胁极大,这种威胁作用,胜过在汴徐线上打一胜仗。

  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得知中野不出淮南,于10月31日23时向建议,淮海战及即将发起,这次战役规模很大,请已到达前线的陈毅司令员、政委统一指挥。

  同一天,陈、邓向军委提出了配合华野作战的3个方案,表示“当动员部队用一切努力,不顾伤亡,达成钳制邱、孙两敌之任务”。代表了中野全体指战员坚决达成目标的决心。

  11月1日,电复陈、邓、粟,同意“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徐州西南方面我军之动作,依情况在3个方案中选择1个,由陈邓临机决定。,

  此时,华野正在部署割裂、围歼黄百韬兵团,徉攻徐州。司令员则指挥2、6两纵(包括陕南部队4个团、1纵的20旅、豫西1个团),分别经由西平、驻马店中间地区和花园、宣化店,向息县方向侧击、尾击黄维兵团,造成与华野合攻徐州的态势,以迷惑敌军。

  在部署围歼黄百韬兵团时,于10月22日13时指示中野“举行徐州、蚌埠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埠,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这一行动“对于保证淮海战役取得大胜,将有极大作用”。

  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陈毅、当天复电军委:完全同意中野“直出徐蚌,牵制孙刘,协同华野作战。”

  11月2日,陈、邓根据孙元良、刘汝明、邱清泉位置的变化,又提出3个新方案。其第2方案为:如邱已缩徐州,刘在砀山、黄口,孙在宿县南北,我则以3、广两纵及赵健民部割断徐州与刘汝明联系,并积极由西向东攻击徐州.我以1个纵队以上兵力攻占宿县、徐州中间地区,并由南向北攻击徐州。主力位于铁路西侧,吸引孙兵团北援所部歼灭之。

  1月3日,司令员、邓子恢副政委和我在豫西研究落实军委指示时,着重讨论了截断徐宿线的时机间题,向军委及陈、邓建议:“陈邓主力似应力求首先斩断徐、宿铁路,造成隔断孙兵团,会攻徐州之形势”。、“盖如此,则不仅孙兵团可能北援,便于我运动中给以歼击,即邱兵团亦可能被迫南顾,减轻其东援之压力,对整个战役帮助较大。”陈、邓首长当天正在拓城西北的刘楼,于深夜进至毫县。

  军委、毛主席于5日电示陈、邓:“第1方案你们到永城后不停留,继续完成对宿县的包围,然后看情况,好打则攻歼之,如敌援甚快不好打,则打援敌。”

  11月5日,中野主动入进入商丘东南地区,发现敌第4绥靖区部队停留在商丘及马牧集地区,陈、邓首长当即决定举行汴(开封)徐(州)段作战,先歼该敌,吸引邱兵团西援,配合华野作战。在华野发起围歼黄百韬兵团作战的第2天,即11月7日,中野1、3、4纵队,华野3、广两纵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开始攻击。敌东撤,我1纵在兄弟纵队的配合下,追至张公店地区,全歼敌181师5000余人,俘4绥区中将副司令官米文和。8日,我4纵在陇海沿路歼灭正向徐州收缩的邱兵团2000余人,解放杨山,威逼徐州。

  整个战局的发展很快。淮海战役将发起时,辽沈战投已胜利结束,敌我军事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变化,华北、西北我军已全面展开攻势,平津战役也在部署。在淮海战场,中野主力在解放杨山之后,向徐蚌线逼进,两大野战军已经靠拢。敌黄百韬兵团遭华野分豁追堵之际,第3绥靖区何基拌、张克侠两将军率部在贾汪、台儿庄防地起义,开放了台儿庄一带的运河通道,使徐州东北大门洞开,刘峙之邱、李、孙3个兵团慌忙向徐州收缩。军委和毛主席当机立断,

  于11月9日作出“应极力.争取在徐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的重要决策。又于9、10、11日连续多次致电陈、邓:“务须不顾一切,集中4个纵队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等部,切断徐蚌路。”“应集全力(包括3、广两纵)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控制徐蚌段,断敌退路,愈快愈好,至要至盼。”并指出:“此战胜利,即完成了包围徐州的战略任务。”足见攻取宿县、控制徐蚌段,完成对徐州的包围,对于争取淮海战役全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1月10日,刘司令员率中野前指从豫西东进淮海前线,同司令员、邓政委会合。他们着重研究和部署了攻打宿县和切断徐蚌线日发起徐蚌作战。

  我4纵和华野第3、两广纵队在徐州以南的夹沟地区,追歼从宿县北撤的孙元良兵团41军军部及所属122师,俘敌3000余人。军委、毛主席13日指出:“刘陈邓已抓住孙元良歼击甚好,此点关系全局 1 4日,该部在三堡地区又歼3区残部77军军部和37师4000余人,并逼近徐州。我3纵于12日包围敌交通补给基地宿县城。守敌恃高厚的城墙、坚固的永久工事和宽深的护城河进行防御。15日17时,我3纵在9纵一部协同下,发起攻击,经数次强行架桥,连续爆破,突入城内。击退敌人多次反扑,逐街争夺,激战至16日凌晨,终克宿县。计歼敌第25军之148师、交警16总队等1.2万余人,俘敌津浦护路副司令兼宿县最高指挥官张绩武。

  豫皖苏独立旅、军分区部队和豫西两个团,攻占蚌埠以北的固镇,破击了曹村至固镇间的铁路200华里。

  这样,以宿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己控制在我军手中,斩断了徐蚌间敌人北援南逃的通道,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任务,保障了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并使原定在淮阴、淮安、海洲地区展开的会战,发展为在以徐州为中心,陇海、津浦线两侧广阔地域内进行的大规模南线决战。

  徐州告急,黄维兵团奉命于11月8日由确山东援。中野已部署2纵经宣化店、息县向涡阳、蒙城方向急进,沿途侧击敌人,6纵和陕南12旅附豫西1个团,经方城、周口,尾击、侧击敌人。该两部于15日超过黄维兵团,在涡阳、蒙城地区阻敌东进。豫皖苏军区部队和l纵20旅,在人民群众配合下,积极破坏敌人必经的道路、桥梁、渡口,并沿洪河、泉河、颖河,阻击、迟滞和消耗敌人,各部指战员忍饥冒雨,不分昼夜,不顾疲劳,紧紧咬住敌人,完成了牵制黄维兵团东援徐州的任务。

  15日,刘汝明兵团(即第8兵团)重占固镇,李延年兵团(即第6兵团)亦积极北援;黄维兵团也进至阜阳西南。为确保华野作战,刘,陈、邓首长指挥中野9纵及豫皖苏独立旅砂豫西两个团,.在任桥一线向固镇方向布防‘姐击刘、李两 兵团北进。1纵开赴蒙城,沿涡河、记河布防,准备阻击黄维兵团。2纵、6纵进至蒙城、涡阳地区,以一部沿河布防。3、4纵则进至宿县西南地区待机。18日,李 延年兵团由蚌埠经固镇、大店之线向褚兰,刘汝明兵团由固镇向宿县,向我9纵、豫皖苏独立旅进攻,我顽强阻击,阻敌于任桥、花庄一线日,黄维兵团被我阻于绘河上游的赵集地区,4天只推进了60华里。

  11月22日,淮海战役第1阶段结束,华野全歼黄百韬兵团,解放徐州东、北广大地区,中野攻占宿县,斩断徐蚌联系,解放徐州西、南广天地区。从而陷徐州之敌于孤城,使援敌黄、刘、李兵团不能靠拢徐州,为淮海战役顺利发展,各个歼灭敌人,创造了重耍条件。

  随着战局的发展,华野、中野并肩战斗,战役规模战区范围越打越大,后勤支前任务十分繁重,中央军季和毛主席于11月14、16日电示华野、中野:鉴予徐州集团是个大敌,“此战役为我南线空前大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陈毅、、粟裕、谭震林5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5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陈毅、3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并指示,后勤保障和支前等事宜,“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

  总前委的成立,对及时贯彻中来军委的战略意图,协调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作战行动,统筹战区党政军民全力支前,争取淮海战役的全胜,从组织上提供了保证。总前委临机处置 了许多重大问题。我在这里介绍确定打黄维兵团的经过,领导后勤支前和指挥活动的一些情况。

  淮海战役第1阶段作战中,敌军主力被分割在三个地方;邱、李(弥)、孙3个兵团在徐州及其以东;李(延年)、刘两兵团在蚌埠及其以北;黄维兵团进到南坪集以南。总前委根据这一态势,曾提出下一步作战设想,将中野和华野一部转用于南线,打击黄维或李延年、刘汝明兵团。11月14日,刘、陈、邓电呈军委:如敌出永城或宿具,我以集中中野6个纵队及华野两个纵队“歼击黄维为上策”。因黄维兵团“在远道疲惫、脱离后方之运动中”。19日9时和17时,总前

  委又两次电呈军委,阐述决心先打黄维的理由。认为华野6个较能攻坚的纵队,2昼夜尚未歼灭黄百韬,“如再以其余部队,其中只有两三个较能攻坚纵队”,且“相当疲惫,刀锋似已略形钝挫,以之歼击较黄为强的邱、李诚非易事。”而以中野“现有6个纵队,单独对付两路大军困难颇多”,“如果实行钳制黄维打李延年5个军,至少须5个纵队,但以1个至两个纵队防御黄维均无把握”。因之,建议在“李延年、黄维北进的条件下,最好力争迅速歼灭黄百韬,尔后即将主力力集中于徐东、徐南,监视邱、李、孙3兵团,争取休息10天、半月,同时以尚未使用之5个纵队或3个纵队用于南线,协同我们歼击黄维、李延年,这个步骤最为稳当。”

  1月21日,和华野首长均表示同意刘、陈、邓关于集中打黄维、李延年的提议。

  当时,邱、李、孙3兵团紧缩于徐州一线,不易割裂;李、刘两兵团到达任桥、花庄集后迟迟不前,向宿县冒进的黄维兵团,被阻于绘河以南的赵集地区,距徐州尚有200里之遥,与李、刘两兵团也有40里之隔。且黄维兵团被我军辗转牵引桐柏山区近20天,已相当疲惫;又孤军东援,连绪行军500华里,沿途遭我不断打击,消耗较大,处于运动之中。再加上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部队士气,必受影响。这些,都构成了我围歼黄维兵团的有利条件。

  基于此,刘、陈、邓首长于黄百韬兵团被歼的当晚,及11月22日晚,在总前委指挥所驻地周殷圩,召开了中野各纵队领导干部会议,研究了打黄维的部署,预定23、24正面阻敌两天,以后侯机出击。23日,在祝贺战役第1阶段胜利的电报中指出:“对我们,最有利的是以现态势各个歼灭当面之敌,我们应力争这一着。如果我们能在第2阶段中,大量歼灭南面敌人,即使敌人这样做,

  我们亦有可能实现原定计划”。刘、陈、邓即于当夜请示军委:现在“歼击黄维之

  时机甚好”,“只要黄维全部或大部被歼,较之歼灭刘、李更属有利。如果军委批准,我们即照此实行。”

  (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军委、毛主席善于采纳前线指挥员的建议,及时修改计划,适应已经变化的情况,并再次重申给予总前委刘、陈、邓“临机处置,之权,这是淮海战役所以能顺利发展并取得全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前委很重视统筹领导后勤保障和支前工作。以中野为例,政委在淮海战役打响前就指出:大战迫近,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尽大力把弹药、粮食运到前线。并指定我协助邓子恢副政委,组织后勤支前工作.郑、汴解放之前,华北的弹药运到中野部队,须几经辗转:先从豫北运抵洛阳,再通过洛河水运至黑石关,最后还要靠汽车和人力才能送到部队,秋冬之季多阴雨天气,运输更无保证。当时中野弹药亟待补充,拿野炮来说,只4纵有两门,山炮总共42门,炮弹200余发,步兵炮4门,炮弹10余发,207门迫击炮,每门炮只有1发多炮弹,至于步马枪、轻重机枪的弹药,则不足一个基数。这种狀况如不改变,是很难投入大规模作战的。

  郑、汴解放,陇海、平汉两大铁路干线的枢纽为我掌握,我们在组建郑州警备司令部和郑州铁路管理局之后,于1948年11月19日呈请总前委并报军委,拟组织一个交通司令部 ,以专司铁道、汽车、船舶、车马和人力运输诸事宜。交通司令部直辖:兵站,辎重第1、第2两团(以缴获的200辆汽车装备)和第3团(以胶轮大车200至300辆组成),交通警备团(由豫皖苏和豫西两军区抽调1500人组成,技术修理部门。调文建建武交通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文到职前暂由我兼任),杨国宇任副政治委员。11月30日,军委和总前委批复同意,并增调李静宜为副司令员,同时指示我们在郑州设立军区办事处,以刘岱峰为主任,赵增益为副主任。

  华北地区支前的装备和中原的粮草供应,均由火车直运前方,不仅及时解决了中野参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且对支援华野作战,也起了一定作用。

  1948丰12月12日,邓子恢副政委和我曾电告粟裕、陈士榘、张震:“我们从郑州送中钞2亿到商丘,请华野派人接收使用。亥齐(12月8日)知华野可在砀山车站接收粮食,即令刘岱峰于亥灰(12月14日)从郑、汴搜集现粮65万斤,车运砀山,又令豫西1、4、5分区赶运小米700万斤、小麦300万斤,共1000万斤,送郑、洛、巩(县)等处上火车东运,小米直运砀山,小麦则在郑州磨成面粉再送。

  由于战争条件的限制,总前委与5位成员只在战役第2阶段结束时,于12月17日在萧县东南蔡洼,即华野前指驻地,召开过一次研究向中央汇报情况的会议。总前委对战役的指挥通常由3位常委酝酿决定,以电报、电话同粟、谭磋商实施。战况紧急时由常委临机处置,重大问题报告军委。每项作战计划决定之后,邓政委就承担起组织实施和前敌指挥的大量日常工作。刘、陈司令员年事稍长,因此,也大多由邓政委担任夜间值班,掌握和处理攻歼作战的情况。加之分工我在后勤司令部协助邓子恢副政委组织支前工作,属于中野司令部掌管的战斗保障工作,亦须邓政委亲自过问,这就更加重了他的负担。

  为便于指挥,总前委指挥所11月22日从周殷圩移驻临涣集以东的小李家村(23日),并向华野和中野3纵、1纵延架了电话线。中野各纵队互相架线,把双堆集围绕起来,周长约130到140华里。总前委通过电话指挥,极为便利。

  小李家村位于徐宿铁路与徐(州)阜(阳)公路之间,是敌3路大军南北对进的预定会合地,每天均有几批敌机临空侦察或过往。总前委指挥所设在这里,是敌人意料不到的。战役指挥员靠近前沿,对于适时掌握敌情我情,临机处置,很重要。12月上旬,杜聿明集团被华野合围于永城东北之陈官庄地区,总前委常委折挥所12月3日迁至纪家,7日复返小李家村,距南北两个被围的敌重兵集团仅几十华里。到12月23日,前指又转移到周殷圩。刘、陈、邓首长常常在黄昏时乘车前往部队视察,直接掌握战场情况的演变。因他们在部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指挥所又紧靠前线,使指战员受到很大鼓舞。

  12月30日下午1时15分刘、陈、邓率前指出发,于当晚7时到宿县兵站宿营。31凌晨1时20分由宿县塔火车北上,7时许达徐州车站,当日下午1时又专车西进,晚6时到宋集车站,宿朱集营房。1949年元旦,由朱集迁至阎集东北的张菜园,在此指挥了围歼杜聿明部作战,直到淮海战役结束。

  黄维所率第12兵团是蒋介石的精锐部队,辖有第10、14、18、85军(含第4快速纵队),共12万余人。其中18军为陈诚一手培植,美械装备,军官都是军校毕业生,是军“五大主力”之一。

  我中野参战部队有7个纵队和两个旅。部队自转战大别山后,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如第1批南下大别山的4个纵队和野直共11.5万人,3修理月后即减员3万余。还有一部1分富有战斗经验后纵队、旅、团干部1,被调到新开辟的军区能和地方上工作。到淮海战役打响时,以兵力来说,除1、4两纵各有9个团外,其余均只有6修理团。9纵只有5个团。平均每个纵队仅有1.5万至1.6万人,其中2纵、11纵不过1.2万至1.3万人。可参战后总兵力在12万人左右,与黄维兵团相当。再说武器,因部队减员很多,有些武器不得不埋在大别山,为了轻装,我们还忍痛炸掉了一些重炮。战前除了有限的几十门野炮、山炮、步兵炮和200多门迫击炮外,基本作战武器是轻重机枪、步马枪和手榴弹,而且弹药不足。因之武器装备处于明显的劣势。中野要歼灭蒋介石的这支“王牌”军队,的确是很吃力的。

  但是,为实现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的意图,遵照总前委指示,中野毅然决心不顾一切代价,在华野协同下,与黄维兵团进行决战。邓政委说:只要歼灭了南线敌军主力,中野就最打光了,全国各路还能取得全国胜利,这代价是值得的。

  价是值得的。这种为了全局面知难犯脸的胆略,极大地感染了部队全体将士。各级领导在动员中,反复强调战役的重要性、整体性、持久性、连续性,和顾大局、识大体的精神。首长带头,自上而下都表示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全力以赴,不怕一切困难,不借最大牺牲,为歼灭黄维兵团,解放全中原,贡献全部力量。

  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于11月23日发起,至12月13日结束,历时23昼夜,分为3个阶段。

  11月23日至24日为阻击作战阶段。黄维派团进至蒙城地区后,遭我连续、顽强的阻击、尾击,已有相当损耗耗。23日清晨,黄维为协同李、刘两兵团接应徐州之敌南移,以10军在左,14军在右,18军居中,85军殿后,在空军和坦克掩护下,向我南坪集4纵阵地猛烈进攻。我军顽强阻击,予敌以沉重打击。当晚,刘、陈、邓首长作了大胆部署;令4纵放弃南坪集,转至徐家桥、朱口、伍家湖、半埠店一线,在浍河北岸让出一块地方,诱黄维兵团进入预设在宿县西南的袋形阵地。24日上午,敌先头部队18军强渡浍河,进入我袋形阵地时,发觉其处于不利

  态势,下午即向南岸退缩。我1、2、3、6、9、11纵等7个纵队和陕南12旅、豫皖苏独立旅,于当日黄昏乘机全线日晨,歼敌数千,将其包围在宿县西南的忠义集、王朱庄、马家楼、双堆集地区。

  11月25日至12月2日为紧缩包围、准备攻击阶段。25日晨,我4、 9、11纵队及豫皖苏独立旅在任家以北,东坪集、沈寨、邵围子地区,6i纵、陕南12旅在周庄、小张庄以西地区,1、2、 3纵在小张庄、马庄、任家地区,构成了对敌军的包围。

  6纵8旅在豫皖苏军区部队配合下,在大营集地区歼灭了合围圈外向东南逃窜的敌人18军49师。26日下午,刘、陈,邓报告军委:“截至现时止,我已将敌压缩在东西不到20里,南北10里左右,6、7个小村中(这是当时的估计,实际不止此数)。敌人始终企图向东南突围,今日在大量飞机坦克掩护下,多次攻我阵地,均未得逞。其粮食已极困难,且无宿营地,但仍逐村顽抗。我们采取稳扎稳打,逐步压缩,利用炮击,最后歼灭的战术。”“全歼该敌,已大致肯定。”

  和毛主席当日20时复电.“黄维被围,有歼灭希望,极好极慰。但请你们用极大注意力对付黄维的最后挣扎。”军委提醒我们“用极大注意力对付黄维的最后挣扎”,是非常及时和重要的。在头两天的战斗中,我军从运动战仓促转入阵地攻坚战,对敌防御能力估计不足,部队有急躁情绪,受到一些挫折,已引起刘、陈、邓首长的警惕。果然,黄维自持重兵,于27日集中18军的11师、118师,10军的18师,85军的110师4个主力师为第1梯队,在飞机、坦克、炮兵掩护下,向双堆集东南我6纵、陕南12旅阵地发起持续猛烈的攻势,顽强突围。第110师师长廖运周乘突围之机,率部起义。

  在反击黄维突围作战中,部队打得非常英勇。如12旅35团1营扼守小李庄阵地,打退敌军10多次冲锋,毙敌千余,保住了阵地。但该营的200多人只剩下40多。又如28日,敌18军以3个团的兵力,配以12辆坦克,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我17旅50团3营马小庄阵地强攻,发射炮弹数千发,摧毁了地堡和前沿工事,把村内房屋几乎打平。我49团、51团主动增援,终将顽敌击退,付出代价亦不小。

  邓政委总结这几天的战况时曾说:对付敌人每一次的出击,我们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对付敌步、炮、空、坦克的联合进攻,实属艰苦。

  28日,军参谋总长顾祝同曾乘机飞临双堆集阵地上空视察,并和黄维通话,要他“站稳脚,就地固守,并把所占地区加以扩大”,还许诺“空投粮弹补给”。黄维连续突围无望后,于29日再次调整部署,采取环形防御,固守待援。

  其部署为:18军守平谷堆、尖谷堆,作纵深防御,肠军守腰周圈、李庄地区,向西防御,14军守张围子、杨四麻子地区,向东防御,10军守马围子至杨庄、李庄间,向北、南防御,兵团部位于小马庄,并在双堆集与金庄之间构筑了临时机场。他还下令将所有的汽车装满土,同被打坏的坦克一起排成一字长蛇,构成如城墙般坚固的防御工事。并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法,每天抽调1至3个有力团配以战车和炮兵的火力,向阵地突击。

  中野首长重新估量了敌我双方的作战能力,认为全歼该敌确有把握,但应把作战时间延长为10天左右.认为还可以把时间打宽裕些,“从敌人固守着眼,集中火力,各个分割歼击,准备以10天或更多时间解决此敌,此种计划是穗当的和可靠的。”还指出,“解决黄维兵团,是解决徐、蚌全敌66个师的关键。

  必须估计敌人的最后挣扎,必须使自己手里保有余力,足以应付意外情况”。据此,中野首长提出“坚决待久围歼敌人”的方针,稳扎稳打,逐点攻击,攻占一村,巩固一村,构筑纵深坚强的攻防阵地,利用敌军突围或出击之时,予以市大杀伤。这样,经我指战员艰苦围攻,至12月2日,迫使黄维兵团猜缩到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狭小的“死亡圈”中。此时,敌军人乏弹缺粮绝,被歼及起义者达3万多人,全兵团的机动突击力量只有7、8个团了。

  我军在总攻准备中,普谊推广了两项卓有成效的战术和技术。这是各部队发扬军事民主,集中群众智慧的结晶,它弥补了我军炮火不足的弱点。一是推广11旅和22旅在战前试制成功的“飞雷”(也叫“土飞机”),即炸药抛掷筒。就是把20公斤左右的成状如西瓜的“飞雷”,以抛掷筒射击,射程可达150米左右,威力相当大。敌人称之为“特大威力炮”。一是“以地堡对地堡”,“以战壕对战壕”,进行工程浩大的近迫土工作业,逐步向敌阵地延伸工事。这是减少我军在开阔地冲锋时被敌杀伤的一个有效办法。

  每当夜幕降临,指战员带上工具,隐蔽地向我军前沿运动,在距敌阵地60至70米时,卧倒排成一条“人龙”,瞬间就挖成许多卧姿散兵坑。接着,由卧姿挖成跪姿、立姿,再挖成能隐蔽和运动部队的交通壕。数天之内,各纵队即完成了纵横交织的、从四面八方伸向敌阵地的交通壕及散兵坑,构成了完整的攻防阵地。为防敌坦克、大炮、飞机破坏,我采取多路沟壕同时并进的方法,以步、炮相互支援,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不停地进行艰苦科作业。

  12月1日,陈毅通过电话对粟裕说:“我们这里正在收拾黄维这个冤家。你们北边要把杜聿明抓住,南边要把李(延年)、刘(汝明)看好。”则风趣地把这一战役部署比喻为胃口很好的人上酒席,嘴里吃着一块,筷子上挟着一块,眼睛又盯着碗里的一块,说我们现在的打法,就是“吃一个(黄维兵团),挟一个(杜聿明集团),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

  此期间,为保障中野围歼黄维兵团作战,华野组成两个阻击兵团:主力北阻由徐州南犯的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1个纵队力挡由蚌埠北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他们勇猛奋战,粉碎了敌人援救黄维的企图。当杜幸明集团放弃徐州,向西海方向撤退时,华野全力猛追逃敌,于12月4日将杜幸明集团合围在永城东北的冻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6日,孙元良兵团在向西南突围中被华野歼灭。

  黄维兵团与杜聿明集团被围后,由蚌埠北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向双堆集方向增援;蒋介石又从武汉方向抽调两个军进至浦口。总前委决定首先歼灭黄维兵团,尔后再歼杜聿明集团。遂调集战役总预备队,即华野7纵、13纵和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加强总攻力量。同时,令中野2纵加入阻击李延年的作战。

  从12月3日到15日夜,为围歼黄维兵团的第3阶段,即阵地歼灭战阶段。12月5日,中野首长下达了《对黄维兵团总攻击命令》。根据黄维兵团的防御态势,伐总攻部队分为3个集团:以中野4、9、11纵及豫皖苏独立旅、华野特纵炮兵一部等为东集团,由陈赓、谢富治指挥,先歼灭位于双堆集以东的沈庄、李围子、张围子和四个杨庄的敌14军残部及10军之75师、114师,以华野13纵、中野1、3纵组成西集团,由陈锡联指挥,歼击双堆集以西之后周庄、小马庄、马围了、三官庙、葛庄、许庄的敌10军之18师、85军各一部,以中野6纵、华野7纵和陕南12旅组成南集团,由王近山、杜义德指挥,歼击双堆集以南之敌。

  各部队虽经连龚战斗,伤亡较大,但士气愈战愈高,战斗力愈战愈强。许多部队的连排干部伤亡后,由班长、战士,甚至司号员、卫生员自动代理。总攻前,各部队又进一步动员,实行火线整编,教育争取解放战士,开展军事民主,研究歼敌战术,加强通信联络、后勤支前等各项保证工作。各部队普遍提出,哪怕1个旅编成1个营,也要为全歼黄维兵团战斗到底!

  12月5日,我和邓子恢副政委又将截获的一份电讯报给刘、陈、邓和军委并粟、陈、张:“谍息:杜聿明支(4日)午决不顾状况如何恶劣,采逐次闪进战法,装甲车掩护部队向东楔形突进以与黄维会师,并要求李延年向北采积极行动。同时请求空军协同作战,空投粮弹。”

  12月6日下午4时30分,刘、陈、邓首长命令发起总攻。各集团以优势兵力和火力,实施有重点、多方向的连续突击。至7晨,攻占了李围子、李土楼、小周庄、宋庄、东马围子等地。此后,我军昼夜不停地对敌猛攻,不让其喘息。我军愈战愈勇,攻坚能力逐步的提升,伤亡逐日减少,战果日益增大。

  敌军在我连续猛攻下,渭集一团,以村舍为核心,以地堡群为骨干,作困兽斗。他们每天以1个营至两个团兵力在坦克、炮兵和空军掩护下,向我反击。我军则依托纵横交织的交通壕和散兵坑,从四面八方同时攻击前进。每晚以“两点攻击,一点成功”,或“三点攻击,两点成功”,“四点攻击,两点成功”的战按,压缩敌阵地,进展显著。

  正当黄维兵团遇我猛攻之际,蒋介石于8日给黄维及所属各军长写了亲笔信,签署了给12兵团全体官兵的“嘉奖令”,连同早已准备好的毒气弹使用说明书,分别空投给该兵团。然而,黄维兵团官兵却把蒋介石的“嘉奖令”看成是“催命符”,一见这道“催命符”就知道“快完了”.蒋介石给黄维的信中说,“决用空军全力拯救你的突围,可径行同空军总部联络。”黄遵此于9日致空军副总司令官王叔铭电被我截获,我们即上报总前委和军委:“谍息:黄维亥佳(12月9日)致王叔铭谓:南兵团如两日内可会师,渠则仍勉力固守,否则有要求派飞机降落双堆集接其逃命之意。”可见,黄维将军这时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我各集团越攻越猛。10日3时致电总前委:“各电均悉。对黄维的攻击逐步奏效,对李延年的钳制亦有办法,甚慰。尚望鼓励全军全歼该敌。”

  激战至13日,我东集团占领沈庄、杨围子、杨庄;西集团攻克东西马围子、周庄、腰周圈、小马庄;南集团拿下李土楼、小周庄、大小王庄等地。歼敌14军全部,85军、18军一部,将敌压缩在不到3华里的狭小地域内。

  敌军死伤枕籍,饥寒交迫。早在12月5日,黄维曾向蒋介石发出求援电,该我截获。该电说:“黄维5日以竟日惨战粮弹尽绝,过去几日所投粮不足所需1/10,弹不足1/3,官兵日食一餐尚不得饱。须急速空投以维士气。”到了此时,其官兵更是饥饿难挨,竟然为争夺空投粮食而互相残杀。我军抓紧政治攻势,敌汾纷携械投降,整连整营整团,以至85军23师师长黄子华率师部及两个团向我投成。

  、陈毅两将军于12日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但黄维拒绝投降,希图在弹九之地顽抗到底,并于12日、13日两次呈请顾祝同准其向我军施放甲、乙种毒气弹,以封锁我军。

  总前委为速歼黄维兵团,13日又调整部署:以南集团为主,东西集团配合,并调华野3纵和13纵加入南集团作战,南集团改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指挥,鲁中南纵队为战役预备队,对拒绝投降的敌军发起了最后的总攻。14日夜,南集团攻占敌临时机场南端及尖谷堆,东集团攻占杨老五庄、杨子全庄,使敌军核心阵地完全暴露。15日黄昏,敌军残部向西突围。我各部立即堵击、追击,于当夜12时全歼六维兵团,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吴绍周。仅副司令官胡琏等率少数人逃脱。

  与此同时,华野6纵和渤海纵队11师,中野2纵和豫皖苏军区5个团,在固镇、新桥、曹老集一带阻击李、刘兵团。敌以8个步兵师、1个战车大队,昼夜向我猛攻。我顽强阻击12天,歼敌万余。

  至此,淮海战役第2阶段作战胜利结束。我军歼灭军1个兵团部(不含孙元良兵团)、4个军部、11个整师(其中1个师起义),共10万余人,阻击并部分歼灭南北援敌,将杜聿明集团围困在陈官庄地区。我中野部队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人的代价。

  12月16日,我军开始淮海战役第3阶段的作战。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已于16日夜撤向淮河以南地区,陈官庄地区的杜聿明集团,处于内缺粮弹、外无援兵的绝境。总前委指示,在华野战场休整期间,中野集结于宿县、蒙城、涡阳地区休整,并担任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总预备队。华野于1949年1月6日发起总攻,经4昼夜激战,至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

  伟大的淮海战役取得完全胜利,我军全歼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1个绥靖区司令部、22个军和56个师(其中4个半师起义),共55 .5万余人。

cache
Processed in 0.00682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