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体会登入页面!
华会体育官网app下载高品质挖掘机租赁服务商
打开客服菜单
新闻动态
阳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 2024-01-15 19:01:24   来源:华体会登入页面 浏览量 : 1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回望这一年,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我们在前进路上奋力奔跑,很辛苦也很充实,有付出更有收获。

  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们穿梭其间,一条条生产线高效运转,见证着工业发展的坚实步伐;

  工地上,塔吊林立,挖掘机长臂挥舞,实施工程人员在各自工位紧张作业,奏响了项目建设“交响曲”;

  街道上,数智赋能,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公交车、无人配送车、无人安防巡逻车行驶于城市的重点路段,让城市有了“科技温度”……

  在我市,处处升腾着建设的热浪,时刻跳动着奋进的脉搏。一年来,全市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线”总体思路和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砥砺奋进,真抓实干,汇聚起高水平发展强劲动能。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我市的根本出路。一年来,我市以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推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努力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多业支撑,走好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眼下,正值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关键时期。随着冬季电煤需求量激增,华阳集团也进入煤炭运输高峰。1月4日,矿区铁路运输专线上,工作人员正在有序装运煤炭,在这里,每4小时就有一趟满载电煤的列车通往山东、河北等地。

  “我们灵活机动地调整生产系统,确保装车煤源充足,精准做好装车调度,提高取送车效率和装车速度,铁路日均外运量1.9万吨,公路日均外运量0.7万吨。”华阳一矿选煤厂厂长贾轶说。

  围绕全年保供任务目标,华阳集团严密组织,细化方案,多措并举,充分的发挥8个专班效能,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升单产单进水平。同时,强化设备检修和备件供应,保障稳定有序生产。截至2023年12月20日,华阳集团全年煤炭生产和保供任务均已提前完成。

  传统产业由“黑”转“绿”,新型能源“多点开花”。2023年以来,我市加快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锚定煤炭产量任务,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顶梁柱”作用,加快煤矿绿色智能化改造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巩固固有成果,持续改进和完善生产条件。与此同时,全市上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构筑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机组安全可靠能力,向全年完成280亿千瓦时发电目标奋力迈进。

  能源工作对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意义重大,去年1月至11月,全市原煤产量达6199.95万吨,完成全年任务量的92.54%;全市发电量达到245.63亿千瓦时,较2022年同期增长3.31%;华阳建投阳泉热电低热值煤热电项目实现双机投运并网,成为我市火电新的增长点;盂县粤电风电、国能光伏、三峡光伏(一期、二期)、郊区宏盛通储能项目均并网发电,全省投产顶级规模的青于蓝储能电站建成投运,盂县上社1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获得核准,一批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稳步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54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兴则产业兴,制造强则产业强。日前,在高新区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铁臂高悬,直径2米的低压大口径煤气阀正被打包装车。作为一家有百年历史的老国企,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我市锚定新型工业化目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发挥华越机械有限公司、华鑫电气有限公司、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强化科学技术创新,加快技改升级,推进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制造业发展不断加速、向优,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支柱。去年1月至11月,我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8.8%。

  由“制造”迈向“智造”,我市沿工业强市大道疾驰。去年,我市坚持以“智造”赋能促进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制定《关于推动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加快开展研发活动的实施方案》,举办“政校合作育人,工业赋能育新”阳泉市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交流活动周。同时,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被认定为2023年全省唯一一家工信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西小坪耐火、广凯机械、广盛源稀土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宏厦三建被认定为2023年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华瑞纳米、中格矿山、多氟多等14户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市第15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华储光电、华益机械、华茂制链3户企业被评为省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企业;尊特智能、华坤机械、天元绿环3户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华鑫电气矿用电气智能制造项目建成;冀东水泥建成一体化数字管控系统,实现5G+无人矿车智能应用,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新兴起的产业持续壮大。去年,华钠芯能1GWh钠离子电芯全球首批产品下线,湖大特塑新材聚砜系列新产品及医用溶剂、钼及钼合金新材料等项目开工,耀飞智能终端、高新区新型生物制剂等项目落地,华瑞纳米、康搏特钨钼合金等项目投产达效。去年1月至11月,我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64.1%,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0.4%和31.5%。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培育特色专业镇,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高位高效推动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结合实际制定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专业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等,强化专班作用,推动新能源电池、新型有色金属、新型碳基新材料等九大产业链和砂器、耐火、新能源电池、煤机装备、富硒农业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专业镇加快发展,政企一体推进补链、延链、强链各项工作。

  去年1月至11月,市级9条产业链产值增长3.7%,纳入省级产业链链上企业18户;6个专业镇完成产值58亿元,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入选第二批省级重点专业镇。在产业链精准招商方面,签约项目104个,总投资651.5亿元,完成省目标任务的138.6%。

  开发区是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去年,全市开发区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去年1月至11月,全市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9%,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同时,持续推动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各开发区全面完成7项区域评价工作,1865.6亩工业用地100%以“标准地”形式出让,建成标准化厂房22万平方米,打造平台3200亩,全市开发区建立了72人的领办代办员队伍,政务服务效能不断的提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潮起风更劲,阳泉满目新。2023年,市招商中心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取得了亮眼成绩。前三季度,我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综合绩效排名全省第三;专项考核指标排名全省第二;提前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过去的一年,我市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积极“走出去”,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围绕新型综合能源和大宗固废利用、新能源电池材料、耐火材料、富硒农业等主题举办多场大型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共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346.2亿元。滚动开展四次“三个一批”活动,累计“签约一批”项目54个,总投资186.83亿元。同时,主动“请进来”开展对接洽谈,邀请国内30余位专家、企业家,成功举办煤矸石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技术研讨会;就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及园区土地储备情况做座谈交流和当地考验查证;在山西智创城7号、中电(阳泉)数字化的经济产业园举办山西·阳泉2023数智新城论坛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55.86亿元。

  数据上面见真章。去年前三季度,全市签约项目总投资600.7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5亿—10亿元项目9个,引进年产1万吨聚砜系列产品及0.5万吨医用溶剂配套项目、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再利用及大宗固废综合性处置产业园项目等大项目、好项目。

  从开工项目来看,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开工率70.11%,比目标任务高30.11个百分点,完成率较上年同期提高4.52个百分点。其中,5亿元以上开工项目9个,1亿—5亿元开工项目20个,年产10GWh动力储能两用高端固态锂(钠)离子电池生产线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有效支撑了全市任务指标的完成。

  在“烟火气”中释放经济活力。我市商务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聚焦商贸流通建设、外向型经济发展、开发区改革创新三大板块,努力构建商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格局。

  在城市,我市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变得更有温度、更有速度、更有效率,城市经济微循环更加通畅,5个便民生活圈入选省第一批星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乡村,县域商业体系逐渐完备,盂县智慧寄递物流(电子商务)加快建设,项目一级快递物流分拣中心钢结构已全部安装好,电子商务综合楼主体工程已完成,7个乡镇客运站改造乡镇快递综合服务站工程已改造5个,277个标准站点的门头、内部设施已全部安装好;乡村e镇持续发力,截至去年11月底,3个乡村e镇共实现网络零售额2.1亿元,打造区域公共品牌5个、“小而美”特色产业自主品牌30个、网货产品30个。

  线下稳定增长,线上蒸蒸日上。去年以来,我市利用互联网这条“高速公路”,举办网上年货节、第五届“双品网购节”以及“6·18”“双十一”等网络专题促消费活动101家(次),实现销售额933万元。目前,全市电商主体数量达240家。

  内贸外贸齐头并进。外贸方面,我市通过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市场主体增加、拓展平台和渠道、创新新型业态等举措,推动涉外经济稳定发展。全市新增外贸企业10家,总数达到53家,外贸进出口合作国家和地区达78个。去年1月至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14.44亿元,同比增长56.8%,排名全省第一。

  加快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是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是全力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去年,我市印发《阳泉市文旅康养领域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2023年行动计划》,聚焦9项重点任务,提出4项保障措施,深入开发文旅康养资源,促进全市文旅康养领域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推动市场主体倍增。

  2023年,市文旅局推动盂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小河古村评梅景区、华北奕丰生态园等3家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持续打造文旅产业集聚平台,集中力量打造三大龙头精品景区;推动娘子关—固关省级重点景区开发;深入挖掘藏山景区“忠义文化”内涵,提升其住宿条件,推出特色餐饮,打造实景演艺;推进百团大战遗址公园“五指战壕”战斗遗址保护维修项目建设;实施推进百里太行山水画廊等9个文旅康养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加快“一县一景”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爆点。同时,在省内外组织文旅康养推介活动7场,持续开展“节气文化 四季阳泉”主题文旅活动30场,大力提振文化旅游消费。

  今年1月1日起,《阳泉市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办法》真正开始施行。此次地方性立法,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开展商业化运营、费用收取等详细情况,为智能汽车上路运营提供了法律保障。

  数字经济是经济转型和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新蓝海。我市加快数字基建,打造“智车之城”,拓展应用场景,涵养数字生态,抢占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先机。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测试、示范、应用到商业化,实现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形成了“点—线—面”贯通融合的全场景无人驾驶服务体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跑全省。

  省委赋予我市建设数智新城的重大使命,为我市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应用局深入实施数字化的经济优先发展的策略,扛牢数智新城建设重大使命,高标准推进规划制定、基础再造、产业集聚、应用拓展,稳步推进各领域数字化转型。

  一年来,我市出台《数智新城建设行动方案》,成立数智产业研究院,召开数智新城建设论坛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加快布局数字化的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网红直播基地,培育本地MCN机构;创建数字化的经济园区,加强智能终端、大数据、信创等产业孵化和导入;推进中电阳泉数字化的经济产业园一期交付,签约信创、软件服务、数据处理、电子科技类产品制造等领域企业60余家;依托山西智创城7号,引进数据标注龙头企业。

  经过不懈努力,我市数智新城建设取得良好开局,数字生态持续优化,基础底座支撑有力,产业平台持续升级,市场主体迅速增加,场景应用亮点频出,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氛围日益浓厚。截至2023年底,全市数字化的经济市场主体超过3000家,较2022年增长80%。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煤炭开采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保障煤炭安全高效稳定供应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在智能化建设提速背景下,华阳集团充分激发人才、创新、装备活力,全力推动“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助力井下生产更安全、高效。

  “智能化”为矿山装上了“最强大脑”,监测水平及精度的提升是智能化建设的关键。华阳集团使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可实时监测设备及环境参数的变动情况,使设备状态透明化,作业环境由井下向地面转变,实现井下采掘少人化作业、重点岗位无人值守,为生产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为煤矿安全开采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华阳集团共建成4座智能化矿井、97个智能化工作面、1座智能化选煤厂。我省累计建成的4处智能化高级掘进工作面,全部在华阳集团。

  营商环境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先手棋”,是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我市从始至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型发展蹚新路和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坚实支撑,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发展难题,抓好优化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

  去年以来,我市组建19个工作专班,建立协同联动等6项工作机制,形成了市级领导指挥调度、牵头部门统筹协调、工作专班全力推进、成员单位密切协同、各县(区)各部门全面发力的营商环境工作新局面。先后出台《阳泉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等11个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探索开展政策落实的有效性、可操作性评估工作,同时大力宣传和解读惠企政策,提高政策落实的透明度。深入实施营商环境3.0版改革,全方面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104项改革事项中92项已取得很明显的成效,配套完善157项制度机制,形成首批16个创新示范案例,承接省级改革试点28项。

  作为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全面贯彻加快转型发展总体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营商环境首位战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五大提升行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全面创优营商环境,为推动全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济社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充满了许多活力、充满韧性的众多经营主体。我市格外的重视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经营主体提升年活动,积极发挥“十大平台”优势,激发经营主体创新创造活力。深入开展入企服务,切实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并持续开展“亲清下午茶”活动,成立落实“工业70条”工作专班,帮助34户企业享受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电价优惠政策,企业减少电费支出2亿元,此外为15户企业申报技改奖励资金1.6亿元。

  厚植“沃土”激活发展动能。截至2023年底,我市经营主体总量15.32万户,同比增长17.8%,高出全省9.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位;千人拥有企业33户,同比增长30.2%,增速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位;全市新设立经营主体4.28万户,新设立企业1.34万户,新增经营主体中企业占比31.2%,列全省第6位;全市涉税经营主体数量为7.42万户,同比增长22.5%。

  扶持中小企业成长是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一环。去年,市中小公司发展中心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制定实施意见,强化政策扶持,激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澎湃动力。大力引导中小企业专注细分行业、钻研细致划分领域,坚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同时,完善培育体系,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促进中小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去年,我市共有21户企业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去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加强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久久为功抓粮食安全、抓环境整改治理、抓基本的建设、抓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基层治理、抓巩固提升,乡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农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去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3.11万亩,比2022年增加0.46万亩;粮食总产量4.766亿斤,较2022年稳中有升;大豆播种面积2.13万亩,完成省定任务的101.4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养面积3.03万亩,超出省定任务0.03万亩……

  事非经过不知难。2023年,粮食生产经历多重挑战再夺丰收,实属不易。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善、落实惠农政策,努力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聚焦主责主业,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良种良技,快速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中有增。

  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基础上,我市举全市之力“开垦”富硒沃土,发展富硒农业产业,搭建全产业链发展架构,牵引带动全市富硒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努力培育“特”“优”农业的新亮点、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点、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截至2023年底,我市富硒农产品种类由7类拓展到14类,基地规模由2.5万亩增加到5.1万亩,经营主体由138个发展为210个,获得富硒认证的产品由52个增加到136个,产业产值由3.5亿元增长到7.2亿元,全市富硒农业产业关键指标较2022年实现大幅增长。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农科尚品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安之禾商贸有限公司等与我市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帮助我市富硒优质农产品进入京津冀市场;阳泉市富硒农产品展销中心(功能农业国家大数据中心——阳泉分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积极整合富硒产业、产品资源,线下展销、线上推广同步进行;引导“硒+紫砂器”“硒+陶瓷”协同发展,让富硒农业企业、紫砂陶瓷企业联手“共进”,为富硒“土特产”打入高端市场做准备……我市助推“阳泉硒品”区域公用品牌从“立起来”到“亮起来”的步伐逐步加快。

  2023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优良天数比例为72.3%,连续三年稳定达70%以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成功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十位”;我市5个国考断面100%达到优良水质,为“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一组组数据和市民随手拍下的蓝天白云,正是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见证。

  绿色生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2023年以来,我市全方面推进生态筑基战略,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破解生态难题,涵养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京津冀重要生态安全绿色屏障。

  清新的空气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开展联合执法、“净厂”行动,实施污染物浓度、总量双控制,提标改造砖瓦企业与煤层气发电企业……2023年,在沙尘频繁等不利气象条件下,我市空气质量6项污染因子“五降一平”,是全省污染因子没有上升的两座城市之一。

  民生为本,治水为要。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力点。2023年,我市坚持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五水同治”,通过项目化治理地表水、系统化治理直排水、清单化治理废污水,多措并举,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此外,盂县成功创建第七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矿区成功创建第二批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高新区入选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各县(区)及高新区生态建设成绩亮眼,为全市生态筑基战略持续增光添彩。

  好日子要一起过,好前景要一起奔。山河共赴,新岁同奔跑。山高水长,往前走是硬道理。新的一年,我市将进一步提振精神、昂扬斗志,砥砺奋进再出发、争先进位创一流,以苦干实干续写高水平发展崭新篇章!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能体验最佳浏览效果

cache
Processed in 0.006829 Second.